《忆往昔、看今朝、谈发展》征文之搬家

1961年秋我毕业分配来到盐城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今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至今已55个年头,这期间共搬家4次,每次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1964年春我结婚了,度假回来,同室的两位同事不声不响,搬出去了,从此,这间14平米的宿舍成了我的新房。后来两个小家伙先后在这里诞生,紧接着父母亲也来了,小家庭成了大家庭,三代同堂,挤于一室。一只煤球炉置于走廊便是厨房,一只旧木箱兼作饭桌、书桌和衣柜。家中唯一的高挡设备就是花76元买来的结婚纪念品,一台美多牌收音机。但是,这样安定的日子也没过多久。1970年春,享受“知青” 上山下乡的待遇,一辆大卡车把我和全家人拉到西乡龙岗公社,这是我家的第一次搬迁。

龙岗的新家被安排在已停办的一所农业中学的破教室里,窗没玻璃,灯没电,睡地铺,烧锅箱,生活在儿时听我奶奶说的“风扫地,月点灯,西瓜灶,滚龙床” 的 困境里。后来经两次调整,才搬进了约30平未的简易房里。那年头,兴“四大件”,即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有了,其它三样都要票。我的第一块国产手表是老弟花100元在西安买的。缝纫机呢,那年,供销社3个月只有一台缝纫机计划。我与供销社主任挂钩半年了,好容易得到取货通知,岂知另一住主任又通知了一位买主,二人争购一台机,怎么办?聪明的主任想了个折衷的办法---抓阄,结果我胜利了,终于圆了缝纫机梦,这台花145元买来的蝴蝶牌缝纫机,今天已很少使用,由于来之不易,老伴仍把它当“历史文物”珍藏着。自行车呢?没门!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破天荒的机遇终于到来了!1979年的4月,改革开放尹始,和风拂煦,彩云朵朵,在这明媚的春天,我终于搬回老家---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进了新建的“红楼”,这是我市当时唯一的一幢“高知楼”。 70多平米的套间,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从此大小“方便”告别了传统的马桶和痰盂罐。好多知识界的朋友领着小孩来参观,小朋友见了这个新奇物,进水、抽水把它当玩具玩耍。这一年,职称晋升为主治,18年来首次涨工资,由51.5元增至57元。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的家又是个“多伦(人)多”(7口子),生活仍然窘迫,电视杌是不值钱的黑白14英寸二手货,小孩上学需要自行车,钻天打洞弄到一张票,钱紧张,爱妻把手指上的、她老母给她作结婚纪念的金戒指、十分惋惜地抹了下耒,兑成现金,又借了一点才买了回来。

1983年,机遇又耒!盐城撤县建市,其时工资已翻了番,我从补发的工资中拿出126元买了一只新手表,更令人高兴的是,医院又盖了一幢每室面积达100平米的新高知楼,于是我经历了第三次撇家,从红楼搬进新楼。家俱又翻了新花样,职称升至副高级,工资增加到4位数,比较高档的彩电、冰箱、空调都到了家。

更令我惊喜的是,千喜之年的春天,锦上添花,医院里5幢100套新的高知楼拔地而起,每单元130平米、三室半两厅、双阳台双卫生间的住宅,还附有15平米的车库。我又获得一次搬家的杌会。这不是一般的搬家,而是乔迁之喜了!搬家那天,如过节一般,贺喜的朋友络绎不绝,鞭炮齐鸣,欢声雷动,我这个过去的臭老九,含着热泪,喜气洋洋又乔迁新居。因是房改房,只花3.5万元就到手了。我又花些钱把它娇装打扮成“星级宾馆”一个样!。我的新家就定格在这满园春色里了。

如今,我己八十高龄,月退休金七千多,身体爽朗,随心所欲,真是喜不自禁,感慨万千!盐阜大地的多姿风情,滋润了我的肌肤,串场河的清泉哺育了我大半生。这五十年多来我搬家好多次,见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窘迫寒酸,到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一天天富起来,精神一天天爽起来。我对盐阜人民奉献太少太少,却得到他们如此丰厚的回报,我深感内疚!我感恩盐阜大地淳朴的父老乡亲;更加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016年5月20日

本文作者:朱维清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职工

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手机:1585108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