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不忘初心 专注医疗科研 用医德托起生命之重

初见孙关是在病房,只见他反复叮嘱家属护理要点后,才放心地离开。80后的孙关,白衣整洁,既有着年轻人的朝气,又有着不符合他年纪的沉稳,操得了手术刀,搞得了科研,前不久刚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是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公认的“科研达人”。

不忘初心,做一名有担当的医生

“刚才那位患者是垂体瘤复发,昨天我们为他进行了神经内镜经鼻微创治疗,手术非常成功,目前病人的头疼和视力下降症状已有明显改善。”孙关告诉记者,10年前该患者曾在上海做过手术,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局限,没能将垂体瘤开干净,好在现在技术水平提升,他们对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进行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该手术具有视野无死角、全切率高、操作安全、创伤小等优点,且术后病人反应轻、住院时间短。“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CI收录杂志,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垂体瘤患者在盐城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谈起那些日益康复的患者与不断进步的技术,孙关神采飞扬。

从学医的那天起,孙关就怀揣梦想:要做,就做一流的医生。“你看,这个孩子可爱吧,今年上一年级,手术前连话都不会讲,幸好我们团队及时采用最新手段,术后一个月孩子就可以说话,半年后和正常孩子一样了。”3年前这个患有先天脑积水孩子的康复给孙关的触动很大,也鞭策他更加重视新技术的探索。孙关表示,对于脑积水的外科治疗,通常会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对于儿童脑积水,使用这一分流术存在许多问题:置管后两年内,40%的患儿会出现分流管阻塞;5%-9%的患儿会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感染,必须将分流管拆除;急、慢性过度引流可能导致硬膜下血肿或裂隙脑室综合征;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分流管需反复手术更换分流系统。“置管不但费用高,孩子也受罪”,对此,孙关和他的团队不断地寻找新的路径,解决这一难题。2013年,孙关在神经外科郭俊主任的领导下率先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采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先后治疗多例儿童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较少,患儿均恢复良好。与此同时,采用的引流管费用高达34万,而造瘘术只需花几千元手术费,他们团队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中华神经医学杂志。“让患者少花钱少受痛还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无疑是作为医生最大的快乐。”孙关说。

专注研究,科研路上勇攀高峰

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孙关潜心于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他着重研究的胶质瘤是常发于颅内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的一大疾病,也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孙关对此深有感触,“只有重视临床科研,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思路,努力提高临床业务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医院工作,孙关见多了死亡与绝望,想努力给予患者重生的希望。

“靠技术说话”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工作学习的内在动力。其中,微创技术成为科室近几年的发展方向,一项项微创新技术的开展,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心血。2012年,孙关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打破了盐城市卫生系统国家级课题零的记录。并于2016年再次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得到资助经费52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盐城市科学技术发展项目2项,并以第一申请人参与多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计委及盐城市级课题,纵向科研经费近200万、横向科研经费100余万元。陆续发表相关SCI及中华系列期刊论文30余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的课题“MiR-137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获得2016年度盐城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为我国的胶质瘤方面的研究与治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医者仁心,不遗余力帮助受灾群众

2016623日,盐城阜宁等地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龙卷风袭击。当地居民,尤其是很多儿童和年老体弱者,被龙卷风刮起的重物砸中头、颈等部位,生命危在旦夕。得知消息后,刚踏进家门的孙关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的急救中心,与同事们一道迅速展开救援工作。当晚,孙关收治了6位病人,开展了2例急诊手术。从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孙关一直站在手术台前忙碌,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接下来的几天,孙关一直坚守阵地,抢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其实,那时候按照预产期推算,他的妻子即将生产,在这个关键时期,他知道妻子是非常需要他在身边陪伴的,但是孙关说:“‘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何况在这种天灾面前,医生就该跑在最前面。”孙关的妻子也很理解丈夫的工作,没有半点责怪,鼓励丈夫以工作为重,他们的孩子似乎也知道,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孙关的忙碌告一段落,628日,他们的孩子出生了。

医者仁心,不遗余力帮助群众,救治病患,孙关正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自己的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