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攻坚克难 妙手回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医疗战线,捷报频传。日前,从市一院再次传来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以该院神经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精诚合作、攻坚克难、连续作战,先后成功实施两台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填补了本市在此领域的两项空白。

“两名患者,一个是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省级以上医院平均每年诊治一例左右;一个是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及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3种疾病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几率为0.07至1.17/100000!”3月14日,市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郭俊向笔者介绍说。

颈背疼痛一年不明病因 专家会诊最终清除“元凶”

去年1月的一天,家住市区、24岁的曹小雨在上班时突然感到颈背部疼痛,她停下手中的工作,到某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对小曹进行了止痛治疗,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疼痛持续一周后缓解。6个月后,小曹的颈背部再次出现疼痛,这次疼痛比上次更加剧烈。她再次到医院就诊,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病因。小曹后来告诉郭俊,当时颈背部在热敷后疼痛能有所缓解,她继续口服止痛药物,半个月后疼痛自行消失。

2016年12月初,让小曹熟悉的疼痛再次来袭,这次较前两次更加剧烈。小曹的颈背部“像刀劈一样疼痛”,不能大声说话,不能用力呼吸,颈部不能活动,夜间无法睡眠,偶尔因为太困睡着后也会被痛醒,只能卧病在床并且长时间失眠。

经朋友介绍,今年1月,小曹到市一院疼痛科求医。鉴于患者病程长达一年且久治不愈,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薛祥云建议小曹做磁共振检查并邀请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郭俊进行会诊。

经会诊,发现患者的胸椎椎管内上部存在一个占位,但是这个占位的信号几乎等同于正常的信号,很难与疾病相关联。经过仔细阅读磁共振片,反复查体,得出结论:这个占位就是引起患者剧烈疼痛的元凶。于是,小曹由疼痛科转入神经外科进行手术。

手术中,郭俊发现,患者的脊髓腹侧有一个囊肿,体积约为2.0x2.0x2.0cm,内有淡黄色液体,囊肿和脊髓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由于囊肿的长期挤压,脊髓已经由圆柱状变成薄片状,与脊髓相连的神经根由于囊肿的推挤而异常紧绷,故任何的一个震动包括患者说话所引起的轻微震动,都会使患者神经根受到刺激而导致剧烈疼痛。

脊髓是一个非常娇嫩的神经组织,极易受到损伤,而此时已经很薄,稍有不慎即会导致患者高位截瘫。最难处理的是该囊肿几乎完全位于脊髓的腹侧,无法暴露全貌,若强行牵拉脊髓则有可能导致高位截瘫。郭俊先穿刺放出少许囊液,紧绷的脊髓也随之松软。

如果想要做到彻底切除,必须完全切除囊肿的包膜,而这个包膜和脊髓之间几乎没有边界,为了做到彻底切除防止复发,郭俊将显微镜的倍数放到最大,在显微镜下一点点地分离松解,最终将囊肿的包膜完整剥离。术中诊断为肠源性囊肿,并得到病理的证实。

“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省级以上医院平均每年诊治一例左右,诊断治疗均很困难,常常误诊漏诊,以致得不到早期诊断及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提高术前的诊断率并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对该囊肿至关重要。”郭俊说。术后小曹的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月24日,小曹痊愈出院。

脑颅内三顽疾齐“闹天宫” 郭博士施妙手刀落病除

脑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性疾病,患者表现为脑出血、抽搐、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为50/100000。其中,绝大多数为单纯的脑动静脉畸形,但是,少数动静脉畸形同时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其概率为2.7至15.6%。当同时出现这两种血管异常时,患者临床中,如果表现为脑出血,则该出血可源于动脉瘤,也可源于动静脉畸形,正确判断出血来源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由于同时存在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使得其治疗较单纯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复杂。有的教授主张处理导致出血的病因,也有的主张一次处理两种病变。而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仅占到颅内血管畸形的5至15%,患者可能出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脑盗血等症状。

上述3种疾病出现在同一患者的几率为0.07至1.17/100000,几乎不可能,然而射阳县合德镇的王权却碰到了。

2月16日中午,王权在家做饭时,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天旋地转,痛得连说话的声音都改变了。他被家人急送到当地医院,经检查发现,患者为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表现又很不典型,因不能确诊,医院立即让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当天晚上,救护车将患者送至市一院神经内科,为明确诊断,该科左其龙主任对患者做了止血、预防血管痉挛、止痛等一系列治疗,同时安排患者检查了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初步考虑患者为动静脉畸形,并提出了数种治疗方案。

由于颅内血管性疾病风险高难度大,可能要经历二次治疗,术后效果很难准确预计到,患者家属犹豫不决。于是,请神经外科郭俊博士会诊,由于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郭俊建议对患者做脑血管造影检查。

“那天是2月22日,我由神经内科转至神经外科。2月25日周六做脑血管造影,造影结束后已是中午11:30,本是下班的时间,郭博士和他的同事顾不上吃饭、休息,就前往造影介入科看电脑,一直到下午2:30才到医院附近的小饭店吃饭。这种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患者王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造影介入科,郭博士在电脑上反复观看造影的动态过程,发现患者除动静脉畸形外还有两个动脉瘤,同时前颅底有较粗大的回流静脉。单纯诊断为动静脉畸很难解释造影的动态过程。于是,他和造影介入科的徐高峰主任、朱兴龙主任及神经外科的许进博士反复商讨患者的诊断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多次推翻已经形成诊断,最后形成的诊断是右侧额叶动静脉畸形合并两个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及右侧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反复推敲觉得形成的诊断无懈可击后才离开介入造影科。郭俊表示,那天虽然吃饭迟了一点,但疾病的诊断有了眉目,依然觉得非常开心,“因为这对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当天下午,郭俊博士不顾疲劳将患者的诊断情况详细向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并将手术安排在2月27日周一上午第一台。由于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术前郭俊博士成竹在胸,手术进行非常顺利,各个环节配合流畅,手术当中几乎没有出血,即将患者额叶的动静脉畸形及相关的两个动脉瘤一并切除,同时将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电凝并切断,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复发。

据了解,手术当天,患者王权即可和家人交流,四肢活动良好。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案,该手术一次性切除病灶,避免多次治疗,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节约了费用。

【专家链接】 郭俊简介

郭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副主任,外科支部副书记,省第十三次党代表,省医德之星,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神经外科领军人才,省333重点培养人才,省抗卒中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博士毕业于全国神经外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黄峰平教授,在华山医院经过严格刻苦的培训,熟练掌握了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前循环动脉瘤及部分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海绵窦肿瘤切除术、各部位脑膜瘤、胶质瘤、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脊髓肿瘤肿瘤切除术。熟练掌握了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有很强的手术能力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项,主持省级项目二项,主持市级项目三项,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中华级文章7篇。